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城乡供需 > 日常供需 > 车找人 > 正文
    购物车
    0

    八步沙,六老汉,一片绿!

    GZG18993550810飞狐     2019-01-09 19:37:54     浏览:47    回复:0    点赞:0
    发帖人:GZG18993550810飞狐
    级 别
    贡献值
    免费发布 注册会员 点击查看电话号码

    八步沙·六老汉·一片绿

    武威日报 2018-12-22


    八步沙·六老汉·一片绿
    ——古浪县八步沙三代治沙人代表赴京参观学习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侧记


    本报全媒体记者张尚梅

      40年前的古浪县八步沙荒无人烟、风沙肆虐,严重侵蚀着数万亩农田,阻碍着交通干线畅通,影响着当地群众生活。


      1981年春,饱受风沙之苦的土门镇六位年逾半百的老人,卷起铺盖卷,挺进八步沙,从此开始了三代人风餐露宿治沙造林的人间壮举。37年来,三代人前赴后继,累计治沙造林21.7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37.6万亩,以愚公移山的毅力创造了荒漠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构筑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作出了积极贡献。


      如今,八步沙的故事走进了国家博物馆,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注脚。



    义无反顾战黄沙


      12月20日上午8时,首都国家博物馆门前人潮涌动,“伟大的变革”五个大字巍然矗立。


      走进国家博物馆,中国40年波澜壮阔的伟大改革征程,五彩画卷般绚丽地呈现于世人面前。


      在美丽中国建设展区,有一块展板格外引人注目,展板上六位脸盘黝黑的中年汉子成为展区的“焦点明星”,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拍照、了解情况。照片中的“明星”正是古浪县八步沙林场治沙人的先行者。



      “古有愚公移大山,今有老汉治沙滩”。记者看到,展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鲜活地讲述了古浪县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37年来,一代接着一代干、誓让荒漠变绿洲的感人事迹。


      独特的八步沙元素不仅“出镜率”高,还感动着每一位前来参观的人。国家博物馆讲解员贾筱艺介绍,开展以来,来“八步沙”展区参观者络绎不绝,大家都想聆听治沙人讲述他们的传奇故事。 “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用37年,向大自然行了一个庄重的揖拜礼,同时也用37年的坚持不懈营造了象征生命的绿色延绵。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样的壮举应该大加点赞。”贾筱艺说。


      有参观者认出了人群中“六老汉”之一的张润元老人,展区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当年意气风发的汉子,如今已是77岁高龄。



      看着展板上自己和老伙计们发黄的老照片,张润元老人眼含热泪地说:“当时沙丘每年向我们住的村庄推进10多米,掩埋毁坏农田,逼得很多村民都要搬离。‘一夜北风沙骑墙,早上起来驴上房’还真是这样。”


      眼望着茫茫黄沙不断吞噬村庄良田,郭朝明、贺发林、石满、罗元奎、程海、张润元六位老人毅然在治沙合同书上摁下鲜红的指印,以联户承包的形式组建了八步沙集体林场,义无反顾挺进八步沙,向茫茫黄沙发起挑战。


      他们在一望无际的沙丘上“安营扎寨”,风餐露宿,挖一条壕沟铺上被褥算住房,3块砖支一口锅,一天三顿就这么做。日复一日、没有退缩,年复一年、唯有前行。十多个春秋过去了,“六老汉”的头发白了,八步沙的树绿了,昔日风沙肆虐的沙丘一步步换了容颜,披上了绿装。


      听着过去的“故事”,两位研究红色文化的学者华忠信、杨翔飞与老人合影,并翘起了大拇指:“你们真了不起,为您点赞。”

    薪火相传续华章


      此次来京参观学习,八步沙林场场长郭万刚积极性最高,他要带着大伙来北京“看自己”。


      指着照片上被风沙侵蚀的家园,郭万刚介绍,他的家就在八步沙旁边的土门镇台子村。他清楚地记得:小时候每年春季,黄风常常夹杂着沙砾呼啸而来,而且风一刮就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庄家出来被吹走,吹走再补种,补种后又被吹走……


      治与不治不一样,治前治后大变样。在“六老汉”的不懈努力下,风沙肆虐的情形发生了逆转。



      风沙一天天小了,沙丘一天天绿了,但“六老汉”中的四位却先后“走”了。六家人约定,无论多苦多累,必须传承老人们的治沙行动,把八步沙管下去、治理好。因为这个美好的约定,郭老汉儿子郭万刚、贺老汉儿子贺中强、石老汉儿子石银山、罗老汉儿子罗兴全、程老汉儿子程生学、张老汉女婿王志鹏,按照老人们的心愿和嘱托,接过了治沙的接力棒,成了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在茫茫黄沙中开始续写新的篇章。


      “我们只能一代接着一代干,只有这样才能守护我们的家园。这也是我们的誓言:治沙步伐一刻不能停歇,一定要把父辈肩上治沙这面大旗继续扛下去!”郭万刚说。


      除了治沙造林,郭万刚他们还积极探索多种经营,硬是走出了一条“以农促林、以副养林、农林并举,科学发展”的新路子。“真是了不起!”两位来自四川成都的女孩听了他们“黄沙不退人不退,草木不活人不走”的故事后,感慨万分。

    誓让荒漠变绿洲


      今年9月,八步沙的故事荣获第五届CCTV年度慈善人物,颁奖典礼上的推荐词写到:六枚鲜红的指印,六个家族的信仰;四万亩贫瘠的荒漠,两代人出征的疆场;十余年如风而过,一片绿洲已经茁壮;那是生活的顽强,那是不灭的希望。如铁,似钢!


      正如颁奖词所言,那是生活的顽强,那是不灭的希望。如今,顽强依旧在,希望更是无限延续。



      参观的人群中有一个年轻小伙子,他叫郭玺。他主动向游客介绍自己:“我是第三代治沙人。”说话间,骄傲和自豪写在脸上。


      2016年5月中旬,郭朝明的孙子、郭万刚的侄子、1985年出生的郭玺来到林场,成为八步沙第三代治沙人。


      郭玺和自己一般大年纪的小伙子们合影并互留微信,同时向他们讲述治沙的情形:“为了战胜风沙,八步沙人早晨6点披星出发,带着水壶干粮,晚上7、8点戴月回家,每日步行30多公里,任凭风霜雨雪,从来没有间断过。治沙造林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要一代一代坚持做下去,努力让山更绿水更清,造福子孙后代。”


      “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的绿色信念赢得了瀚海一片绿,给我们树立了榜样,提供了经验,也坚定了我们的信心。”来自白银市的参观者沈丽说。


      “沙厚三尺非一日之积”,缚住“沙龙”更需久久为功。二代治沙人石银山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的梦想就是山更绿水更清,我要将终身奉献给八步沙,把治沙造林坚持到底。”


      回望岁月,波澜壮阔;放眼未来,前程似锦。郭万刚说:“参观了展览,我们很是激动,我们为祖国40年来发生的大变化骄傲与自豪。回去后,我们将继承发扬老一辈的治沙精神,再接再厉,不懈努力, 誓让荒漠变绿洲。”


    了解更多八步沙三代治沙人事迹请点击↓↓

    三代人与一片沙


    原创内容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或修改

    严禁擅自抓取和跨平台发布

    文章配图均为资料照片


    责任编辑:张福民

    编  辑吴昊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