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网通总站 圆梦新村 738240.nync.com 欢迎您!
原创: 南风过境 天南海北古浪人 2017-09-11
咱们结婚吧
齐晨 - 咱们结婚吧
一、相亲 古浪人成婚最初由男方请媒人到女方家去说媒,也有女方请媒人的,但极为少见。古浪风俗,成婚是少不了媒人的,即使两家已订好婚约,或是自由恋爱的,也要请媒人。古浪俗语说:“地上无媒不成亲”。当然,在说媒之前男方要首先打听女方的各种情况,或暗地里相看女方,旧时未出阁的女子是不许人家公开相看的。经媒人说媒,女方同意后,便约定日期到女家去,令女方及其家人亲戚相看,这叫“看女婿”。这一习俗古来没有,是建国后慢慢形成的。相亲时男女双方都要略备礼物,如果双方看中了,便互赠礼物叫“换记手”。这表明双方同意,在此前后双方都要写好自己的出生年、月、日、时互换庚贴,然后找阴阳先生去合婚,旧时合婚至关重要,即使双方满意,如果合不上婚,也不能成婚,这叫“人肯天不肯”。近来这种习俗淡化了,比较开明的家庭或知识较丰富的人已不讲这一套了。但守旧的,缺乏知识的家庭仍然讲究“合婚”。以上这些手续办完了,才能正式定婚。
二、定婚 定婚旧时叫“道喜”,男方不到女方家去,只由媒人带一些衣料钱物到女方家去说定。并由女方开列礼物数量到男方家,以备以后补礼时参照。婚姻法初颁时提倡自找对象,定婚时男到女家,互相相看,并互赠礼物,叫“对相”。那时候是“看女婿”、“对相”一次进行。后来逐渐繁琐了,要经过“相亲”,“看家”即女方家人看男方家庭生活状况,之后才能定婚。古浪农村的婚姻一般都是父母做主,真正的自主婚姻还是很少的,定婚自然也是由父母主持的。定婚时一般都择吉日,或者找一个双日。男方由媒人陪同到女方家,有时还有其它亲友陪同,但去的人数必须是双数,去时要带上拜匣、礼壶等礼器。礼物要带二十个夹心黄馒头,要点上双点花,带一块猪肉“方子”,还要带衣料、衣服、首饰、手饰、烟酒、糖果等。也要带一些钞票,一般多少随便。到女方家后,未婚女婿要在女方家上香磕头,叩拜女方先祖,神明,拜见岳父、岳母,古浪人叫外父、外母。然后男女双方交换信物,女方家置酒相待。回去时女方则回以米面,取为男方“添米添面”之意;还要回二个发面团,取“发家致富”之意,还要包一个红包,包上青线、新针、艾草、黄泥,取“和睦相亲,真正爱你之意”;还要放两个很小的耙齿取“耙家”之意,因古浪方言里,把过日子勤快,善于理家叫“耙家”。近年来礼俗愈繁,定婚的手续越来越繁杂,难以详述了。近年来定婚男女还要宴待亲朋,大肆张扬,这在以前是没有的。送礼即古之纳聘,建国初期送礼和定婚是分两次进行的,近年常常定婚送礼一次完成,送礼旧时叫压婚,男方根据女方开的礼单操办遗送。一般要送一定数量的衣料和现金。衣料一般八尺到一丈二尺为一个,二个为一对,一般中平之礼送四到六对。送现金,建国前很少超过十块大洋,建国初不超过百元,六十年代不超过二百元。送礼时也要送一些首饰、手饰随宽就窄比较简单。如果女方苛刻,“婚礼”也可高至大洋几十元,布料十几对。甚至索要米面、小麦、猪肉、清油。这样做往往引起乡人非议,视为不道德的行为。这是旧时的大致情况。近年来一般不送衣料而送成品衣服,多少无定。由于生活水平提高了,还要送金项链、金戒指、金耳环。这虽然在农村还不是必备的礼品,但已有逐渐普及的迹象。七、八十年代的手表、自行车、缝纫机三大件,现在已换成了彩色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现金数量也高以万计。这从一个方面说是人们已较以前富裕。但从另一方面看,不能不说是一种陋习。而这种陋习似乎已根深蒂固,无论自古以来的道德伦理说教,还是多年来的社会舆论,对婚姻论财都有非议,但都改变不了它。
三、补礼 在一般情况下,彩礼是分两次送清的,也有送三、四次的。那么从第二次以后的送礼就叫补礼。原因大约是一次送礼有困难,不得不分次送。或者是因女方父母贪财,彩礼送完还索要,不断绽边。彩礼补完之后双方便选择吉日做出嫁、迎娶准备。
四、出嫁 出嫁是闺女的出阁仪式,一般都当喜事操办。旧时女子在出阁前的一两个月内,要守在闺房不出门。当然,穷人家的女儿又当别论。在出嫁前的一段时间内,要带上黄铜境。如无铜境则在内衣上缝一块罗底,勒红裤带。具说这样能避邪,免得婚后生活不顺利。这时还要避丧葬、孝服、寡妇、孕妇。临出嫁前的几天内连自己的母亲如上有述情况也要避。上轿马时避忌更严,这时除上述避忌之外,女孩子也要避开,还有算定该避的命相的人也要避开,还有一些多病体弱的人或迷信较深的伤也避开。因为据说新人带红煞,会使人得病,甚至能打死人,所以人多躲避。如男女一方或丧父、或丧母,不满周年不能结婚,近年常有变通,但百日之内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结婚的。女子出嫁时,要贴红对联,宴请亲朋邻居。亲朋则具礼赴宴,带来的礼物旧时叫“添箱礼”,或衣料,或脸盆、镜子、饭碗等,一般不送现金。但近年来很少送这些东西了,一般都送现金叫“干礼”。女儿出嫁的宴席一般设两次,出阁的头一天晚上一次,第二天便是正日子,又要摆宴席,这天的宴席除招待亲朋外,也要招待男方派来娶亲的人。旧时因生活所限,姑娘出嫁时陪嫁品很少,大多陪几件衣服,做几双布鞋,简单的银制首饰,衣箱、针线、碗筷,简单的卫生用品、用具。带一些铺床用的核桃枣儿,以及赠送长辈及亲友的礼品。还要带来两束挂面,以备合卺之翌日做和合面用。还要用手绢包两个黄馒头放到袖内,以示新娘不是空手进门的。旧时贫家妇女嫁装极简单;富家女也有陪牛羊、田产的,但并不多见。古浪无豪门贵族,也无巨富之家,因此,没有陪送丫环、仆人的。姑娘出门上车马时,要由堂哥、叔叔或者姐夫抱着上车马谓之抱轿。由弟弟或侄儿押轿,姑娘从出阁到敬神、入洞房一段时间里双脚不能踏土。给新娘拉马或赶车的,女方家要送红包;押轿的,男方要送红包;姑娘出阁还要由女方的亲戚陪送到男方家,这些陪送的客人叫“西客”。“西客”多少无定古浪地区最多两席,也就是十六个人,当西客的全是女方的至亲。土门、大靖的西客可多到几十人、乃至上百人。古浪的西客要晚上留宿,第二天招待后才送客。大靖、土门的西客则当日送回。古浪南山新娘的姐夫不当西客,但城区及四乡姐夫是必然要当西客的。旧时姑娘出阁时并不盘头,只用红带束发。近年讲究新娘盘头,所以得提前到理发店盘上头。临出门时头上要顶上盖头,盖头在建国初已不用,近几年又多采用了。近年又举起一种新的习俗,姑娘在出嫁的前一两天要到男方家去看新房,叫“踩新房”,男方要有礼物送给姑娘。一般姑娘在出门时都要“哭嫁”,这多般是离别亲人不免伤心,也有本身不愿意而大哭的,甚至一路哭到婆家。虽然姑娘在出阁前几天就忌听别人的哭声,但自己却多般要哭。出门时要有别人给一个馒头,姑娘咬一口后扔到地上并把咬到嘴里的也吐出来,表示辞别娘家的茶饭,然后上车马。近年来,姑娘出阁多般不“抱轿”。而请父母在大门里边就坐,姑娘和前来迎亲的女婿向父母行礼告别,并奉上离娘礼,父母也要回赠礼品,如果母亲居寡就不出来见女儿、女婿,而请别人为之受礼。这是近年从外地流传来的礼俗,古浪以前并无此俗。娶亲 娶亲是男方操办婚事的过程。凡娶亲必须要择吉日,在农村是无一例外的,也有一些在机关工作,思想开明的男女青年不讲吉日而选定五一、国庆、新年等节日结婚的,为数不太多。娶亲的日子虽说是双方商定的,但一般多是男方择定吉日后通知女方,经女方同意便定下来。结婚择吉日最基本的要求是黄道日子而且要阴阳不降利三堂。如小有不利则设法禳解,如果推算白虎拦路则在娶亲的车马上挂个金毛狮子,或挂个筛子上面贴上“金毛猴子吼”的红贴以降白虎。如算定白虎在床则剪一个白虎压到床下,新郎入洞房后用事先准备好的桑木弓、桃木箭,对着白虎射三箭,然后送到十字路口。还有其它各种禳解法且不赘述。择吉日时还要写“避忌单子”,阴阳先生根据新娘生辰,或者根据值年太岁,推算出避忌相生,告诉人们,凡是该避属相的人在新娘上车马,下车马及“敬神”时都要躲避。娶亲时还要写上许多红帖儿,遇磨房贴“白虎远避”,遇树木贴“树神远避”,遇井泉贴“青龙远避”等等。娶亲队伍出发之后,便在门上贴上红对联。娶亲人用一男一女两个,和媒人、司机等组成,人数用双不用单。指定的女娶亲人很讲究,有些人家要选一定命相的有子女的女人娶亲。古浪有姑不娶,舅不送的说法。这是说姑母和大姑、小姑都不能娶亲,而舅母不能送亲。男的娶亲人负责请西客,回来时要向女方的长辈行礼,并请西客上车马。女的娶亲人负责新娘的梳妆打扮。新娘要换全套衣服,佩带首饰等。这些东西都由女娶亲人负责拿到新娘家,放到水桶上照一照,然后去打扮新娘。东片有抢包袱的习俗,娶亲人稍不慎,包袱便被女方的女眷们抢去,把东西藏起来,索要红包后才交出来,有时闹得双方不愉快。但西片古浪河流域的人决不抢包袱,没有这种风俗。娶亲使用的交通工具,旧时一般新娘骑马,不骑骡子,因骡子不育,怕娶来的新娘也不生孩子。富人家则用有蓬的车子。西客坐铁轮大车或骑牲口。现时娶亲多用机动车辆,富人用豪华轿车,条件差的用农用三轮车,古浪人忌用警车娶亲。娶亲队伍一般都很早出发,如果一个村子里有几家娶亲,那就要争时间早娶回来。据说最早娶来的新娘能首先夺了鸿福,一生多子多福;后到的便被人夺了鸿福,一生不如意。不过事实并非如此。旧时新娘结婚一定要穿红色衣服,新郎新娘都要穿棉衣,即使夏天也是这样,据说这也是为了有鸿福、讲厚道,而且棉衣一定要用棉花不用毛。接受了女方家的招待之后,娶亲队伍便启行回归,路上要防止遇见戴孝的,办丧事的,也忌听见哭声。如果遇见别的娶亲队伍,双方新娘要交换物品,一般是交换物品,一般是交换头上的戴的花儿。
古浪人娶亲决不用鼓乐唢呐之类的乐器,因为古浪习俗,只有办丧事和打醮除崇才用鼓乐,吹唢呐。近年来常用录音机播放流行歌曲,也有青年男女举行舞会的,这是近年才有的,并不多见。新娘到男方门口时,男方要举行迎接仪式,要摆礼桌,上面放米面升子各一,米上插花,面上插银器,还要摆上清水碗,酒具,酒瓶,放糖果盘子,点上红烛。附近地面上放清水脸盆,火具。但是并不让新娘喝酒;也不让新娘从火上跨过。如果新娘是骑马来的,还要给马给料,让马低头吃料,然后鸣炮,请新娘下马。据说,马低头吃料时便能消灾解煞,新娘下马也要避忌,如同上马时一样。旧时新娘并不自己走进门去,而要抱轿的抱进去。如果吉时已到,则进门便“敬神”;如果吉时未到,则让新娘在新房少歇,这时新郎要在其他房内歇息,不能和新娘见面。新娘进门后,便迎西客。迎西客也要摆酒案,请西客喝“迎风酒”,西客喝“迎风酒”各随其便,或喝一两盅,或不喝把酒洒到地上祭天地,东家都不勉强。此俗在南山则随藏俗,用小碗斟酒强令西客喝酒,不然不放入,西客便强行闯入。东片则西客太多,迎送都很随便。西客里面如果有姑娘,新婚男女,或已婚未育的女子,东家要送给红包。
五、婚礼 旧时的婚礼主要是拜天地,古浪人叫“敬神”。敬神之前,先要摆好香案。上面供米、面、花、酒、净水;供二十个黄馒头;还有宝斗、宝瓶。斗、瓶内都装有核桃、枣儿;瓶中插两双红筷子,斗内装满粮食。取夫妻和合,早生、快生儿女之意。香案方向面向卜定的喜神所在方位。有些人家还要供喜神牌位,这是过去的事,现在已无人供喜神了。香案前的地上要铺上红毡。然后由司礼人唱礼,鸣炮。开始由长辈点上红烛上香化表纸。新郎、新娘开始拜堂,如果夫妻双方无避忌则同拜堂;如果一方有避忌则各拜堂,就是在拜堂时夫妻之间隔一道毯子,床单之类的东西,把两人分开,各自拜堂。拜堂时要拜天、拜地、拜东、西、南、北、中各路神圣。古浪人:“敬神”不拜高堂,也不进行夫妻对拜;只拜神,不拜人,拜完之后便入洞房。这时新郎抱宝斗,新娘抱宝瓶,由姐夫或姑舅们用两条毡互相倒换引导新郎、新娘入洞房,因旧俗新郎、新娘这时不能踏土。进门时要在新郎、新娘身上撒核桃、枣儿、硬币、水果糖及五谷粮食。围观的人都抢着拾,把这些东西当作吉祥物。这时候,新郎、新娘要抢先入洞房,说法是谁先进去便先入为主,以后的生活谁便是强者。还要把窗户外面糊的红纸赶快撕去。接下去便是铺床。旧时古浪人不睡床,其实是铺炕。床其实早已铺好,现在是进行一种仪式。床上要铺红毡,现在用红毯子,被子要用有色布做里子,里面装棉花,枕头里要装上核桃、枣儿、红筷子。过去新房炕上只放一床被子,一个枕头。铺床时新郎抱宝斗在前,新娘抱宝瓶在后,在炕上踏四角,走八方。取踏稳四角,走正八方之意。而后在炕上放两乡的核桃、枣儿。新郎、新娘用手掺和并压到炕的四角。娶亲、送亲的这时便唱撒帐歌。然后用红线绳等炕一周,再合成两股绳作灯芯,用清油点起长明灯。古浪一般用灯不用烛,长明灯不能熄灭。直到第二日下午,如果灯芯未着完,则要点燃,让它全部着完,叫“着荒灯”。如果长明灯在一昼夜内熄灭;被视为不祥。花烛之夜,古浪人过去其实不点红烛,近年才有点红烛的习俗。铺床之后喝交杯,拿两个杯子用红绳连起来,新郎、新娘各执一杯,双方每喝一口便掺和一次。酒要用红酒或在酒里放少许胭脂、糖。交杯酒不喝完,要留一点,再兑一些酒,全家人都要喝一点,不许外人喝,取全家好合之意。交杯即古之合。“敬神”、“交杯”之后就算成婚了。这时亲友们便开始闹房,古浪人叫“藏房”。闹房据说是为了减轻新娘的羞涩感,知道自己已经是女人了。闹房的人,以同辈的男人为主。长辈如爷爷辈,姑父、姨父也可以闹房,有新房三日无大小的说法。但公公辈不管亲疏都不能闹房;大伯子即丈夫的哥哥不闹房;西客不闹房。闹房时还要做各种游戏,如拔花儿、壶里拔筷子等多种取闹游戏;说各种顺口流及绕口令等。第二天早晨,天不亮就由小叔子,或姑舅弟弟“踩门”。“踩门”人拿两个镘头要新娘背过身子接了,还要说些吉祥话如“儿孙满堂,金银满库,骡马成群,牛羊满圈”之类的话;还要说一些嬉笑谑骂的话。新娘便下炕梳洗打扮,换衣服,要选择一定命相的已婚妇女为新娘梳妆,把新娘的头发放到新郎头上并用梳子梳几下,叫“接发”。而后将原来的发辫梳成盘头,近年来,新娘多半在出嫁的前一天到理发馆盘上头,这个程序便省去了。还要用粗线绞去脸上的汗毛,叫“开脸”。旧时女子的梳妆有一定规矩。已婚者修面梳盘头;未婚者不修面梳辫子。这一点无有例外,近年来,发式多样,从发式及面部已认不出是姑娘还是已婚妇女。
六、拜公婆 旧志云:“三日,新妇入厨祀灶,拜诸姑伯叔”。近年来“三日入厨祀灶”则如其所言,“拜诸姑伯叔”当在翌日。古浪叫“磕头”。“磕头”时也要摆香案,点红烛、上香。并由司仪人唱礼,要拜列祖列宗,然后按辈份大小及年龄长幼逐一拜见,平辈亲属也要拜见。拜见时新郎新娘要向长辈行跪拜礼,近年也有行鞠躬礼的。还要向长辈们升酒敬烟。礼后,还要赠送礼品,对方也要回赠礼物或礼币。最后,向媒人行礼,并送给礼物叫“谢媒”。东片的“谢媒”则由其家人带礼物到媒人家去致谢。“磕头”之后,在书房炕上放一把椅子,婆婆坐到椅子上,新娘向婆婆行礼。并说:“妈妈起来我坐下”,这时婆婆便要让位给新娘,预示媳妇将来接管家务,接婆婆的班。婆婆还要给新娘几块糖,据说这样新娘以后便嘴甜、孝顺。这一节叫“压椅子”。压过椅子后,新娘坐“高席”,一人独坐上席,找两个姑娘左右陪伴,由女眷们同席陪坐。席到中间,新娘便辞席向客人们升酒。当新娘拜见长辈时,新房门便由小叔子锁上,如果没有小叔子,便由侄儿辈锁上房门,向新娘索要一定礼物后才肯开门放入。但这时姐夫、姑舅们又刁难,在门口放一条凳子,上面放上鞍子,要新娘跨过,如果新娘机灵则乘人不备跨过去,如果新娘老实,便被按到鞍子上,抬起来满院转,戏闹一番。还要在门里边放一只放倒的瓶子,新娘进门后,要先扶起瓶子,以示新娘以后能着眼家务。勤于家务。新娘在婚娶第一、二天除了“敬神”“磕头”之外,要在新房炕上“坐福”,如有人进新房门则跪起来,以示欢迎。
七、待客 凡婚姻必须摆席待客,亲友邻里具礼来贺喜。娶亲当日晚饭叫“结婚汤”。一般做香头面条,长面或栀子面,杏皮疙瘩等。一定要有肉,因“荤”与“婚”谐音。第二天早上的早饭,要用两乡的面,一般要吃长面。摆席则随宽就窄,没有定则。六十年代初,只用汤面条招待客人;现在则牛、羊、鸡、鱼必备;阔气点的还要加海鲜。近年待客越来越丰厚。全席多至二十四个菜,四道饼(主食)。待客都要摆两次席。娶亲的当日,摆一次席叫“下马席”,时间一般是下午或晚上。旧时要到掌灯时分才摆席,现在多在下午便开始摆席。第二天是正日子,亲朋邻里都来贺喜,东家设宴招待。席中新郎执壶,新娘向客人升酒。西客席由新娘执壶,新郎升酒认客。第二日席后,便送西客,送西客仍备车马,并要有人陪送。西客临行时,东家要向西客升酒,互相道别。并要端出方盘礼盒,放上衣料,花红和离娘钱,也叫开盒礼,是送给新娘母亲的,由西客带回转交。如果女婿上门“亲迎”这些手续已办过了,就不再有开盒礼了。2007-4-16 9:55:05 风雨同舟
八、入厨 婚后第三日,新娘入厨房,进门时一手端米升子,一手端面升子。事先家人准备两个水碗,一个盛清水,一个盛浊水,上面用纸盖着。新娘要揭开水碗,如果揭开的是清水碗,就意味着新娘美满如意;如果揭开的是浊水碗,就意味着新娘生活不如意,一家为之不欢。有时,由小姑、小叔等暗示新娘,让他揭清水碗。而后新娘向灶神行礼动手做饭,这顿饭便叫“试刀面”。做饭时,姐夫、姑舅们故意刁难、玩耍;嫂子、婶娘们则给新娘帮忙。
九、回门 第三天早饭后,新娘偕同新郎回娘家,叫“回门”。回门要当日回来,所以,如果娘家太远就省此一举了。旧时没有这一习俗,倒是这一天新娘的父亲要来看女儿。现在有了回门这一节礼俗,父亲也就不来看女儿了。回门要早出晚归,路上避免不祥之物,不祥之人,不祥之事。
十、对月 婚后八九天,新郎要回娘家一趟,叫“坐对月”。坐对月的天数可多可少,没有定数。但古浪有“对月八两家发,对月九两家有”的说法,所以一般都是八、九天,在娘家的天数不能超过在婆家的天数。新娘在新婚到对月的几天里不能坐空房。如果新郎有事不能回家,要由婆婆或小姑子做陪。坐对月回来时,娘家要送一盏灯,一条裤子或一套衣服。新娘要给婆婆做一双鞋。
十一、婚后过节 新娘逢第一个端午节要回娘家“躲端午”在端午前几天到娘家,初六日就要回婆家,有躲五不躲六之说。躲端午据说是由《白蛇与许仙》的民间传说而定下的习俗。婚后第一个元宵节,新娘也要回娘家,叫“夺灯”。回来时娘家仍要送一盏灯。新娘在未生育之前除了上面所说的两个节之外,不在娘家过任何节日,端午或元宵也只限于第一年可以过,此后也不在娘家过。甚至多数妇女终生不在娘家过节。
十二、招赘 古浪自古有招女婿的习俗。招女婿进门的人家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有女无男户;二是虽有儿子但生得晚,劳动力不能接济,三是为了招入劳动力。招女婿一般男到女家过几年再结婚,这样往往生出许多是非来。所以,古浪有俗语说:“招女婿,耍把戏”。近年来提倡男到女家,但和以前不一样,大多是先结婚再进门,或者进门就结婚。
▲▲▲
还有那些婚礼习俗,留言给我们
天 南 地 北 古 浪 人
人文古浪 | 今日古浪 | 文化名人 | 历史趣闻 | 风俗礼仪
阅读 14946
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