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城乡供需 > 日常供需 > 人找车 > 正文
    购物车
    0

    西路军血战古浪

    GZG18993550810飞狐     2018-07-10 22:44:29     浏览:246    回复:0    点赞:0
    发帖人:GZG18993550810飞狐
    级 别
    贡献值
    免费发布 注册会员 点击查看电话号码

    凉州文化 | 西路军血战古浪

    李发玉 凉州文化研究 6月25日

    (本文2296字,阅读需要约4分钟)


    编者按

    2015年10月,中共古浪县委党史办、古浪县志编纂办公室编辑出版了《西路军血战古浪》一书,全面回顾了西路军用百折不挠、矢志不渝的革命气节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最为惨烈的悲壮篇章。本文是该书的前言。


    很少有人想起,八十年前国民政府统治下的古浪,人们是怎样一种存在状态?干旱、饥荒、地震、战乱一轮又一轮侵袭,人们在饥寒交迫中度日。残破不堪的村子里人烟稀少、十室九空、饿殍遍野,不少人拖儿带女相继到数百里之外的中卫、宁夏讨饭。即使勉强能够坚持下来的,也被当牲畜般任人宰割。马氏军阀整天横行乡里,十三岁以上的壮丁被强行征去扛枪打仗,稍有姿色的女子整天裹足闭门不出,为了活命人们没命地东躲西藏,有的甚至举家迁往深山老林……那时我们的祖辈,多么希望能有一个公正清明的政府,带领人民过上吃饱穿暖的安定日子,再也不要四处逃难。

    那一年是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

    农历十月初的天上飘着雪花,中国共产党领导21800名工农红军横渡黄河,穿过硝烟与弹雨,用他们的麻鞋、草鞋踏上古浪这片贫瘠的土地。那时,古浪仍然那么贫穷、闭塞和落后,刚刚经历了八级地震后的县城,城垣尚未修复,房屋勉强重建,寒风呼啸的大街上充满了萧条和没落。红军打退了守敌,高举红旗,高唱凯歌,开始在县城三面的山头上构筑战壕,修筑工事。红军指战员在所到之处散发传单、热情宣讲,人们渐渐明白,原来这支光荣的军队就是大家期盼已久的劳苦大众自己的军队。他们要打天下、均田地,带领穷苦百姓过上幸福的日子。老百姓渐渐放弃了最初的胆怯,走到红军身旁,开始为红军带路,开始帮助红军救治伤员,开始为红军蒸馍馍、烧开水、烙锅盔……染布坊把最好的布匹捐给了红军,烧酒坊把最好的黄酒抬到场子上慰劳红军,更有甚者虽惨遭酷刑仍然不放弃暗中保护红军。在大靖城南果树园中,中央军委一份特殊的电文,让“西路军”成为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成为悲壮与英勇的代名词。

    古浪旧貌


    如果历史能够重演,我们会有各种各样的假设。假设西路军占领古浪城后能够迅速西进,假设红军不要在河西走廊蜂腰地带来回逗留,假设“二马”不要如此凶残……西路军这支英雄的部队或许也不至于如此悲壮和惨烈。但是假设终究无法避免悲剧的发生,数倍之敌从青海浩浩荡荡汇聚古浪,汹涌的骑兵,卷起滚滚黄尘,千军万马,踏开数十道路口,直奔古浪县城,将六千多红军团团围困。三架涂有青天白日徽的战机也飞到古浪上空,像老鹰抓小鸡似的向地面俯冲、投弹。干柴洼突围战、横梁山狙击战、古浪城争夺战,三场战役两千四百多红军将士血染疆场,壮烈牺牲,长眠于斯。九军参谋长陈伯稚、二十五师师长王海清、二十七师政委易汉文和李明德,骑兵团长黄高宏、军司令部二科科长王少清等团以上多名指战员壮烈牺牲。绝大多数的将士,临危不惧、顽强抵抗、殊死搏斗、英勇就义,但是直到今天,我们仍然不知道他们的名字,墓碑上没能刻上他们的名字,更没有他们的籍贯、年龄——虽然他们牺牲的时间离我们只有数十年,但他们却成了名副其实的无名英雄!正是他们的壮烈牺牲,较好地策应了河东红军的行动,铸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开启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也在古浪史志上书写了大无畏的不朽篇章!

    革命胜利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古浪,昔日萧条的街道上红旗飘扬,人声鼎沸,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古浪县人民政府也相应成立了。

    那一年是1949年。在古浪这片土地上几乎找不到几间像样的房屋,没有医生、没有工厂、没有汽车……全县只有八万人,人均寿命不到40岁。

    为了实现红军遗志,全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进行了无数次艰苦卓绝地探索与奋斗,兴修水利、平田整地、开发五滩、引黄灌溉、下山入川……几十年过去了,全县人民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了,县城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朝气蓬勃,农村阡陌纵横、绿树蔽野、麦浪翻滚,昔日贫瘠的土地呈现出无限生机和魅力。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九军烈士墓


    但是,古浪人民一直放不下心中的那块疼——长眠在这里的西路军英雄们!1958年,县委组成五人工作组,对流落乡里的西路军战士进行登记造册,并对曾经帮助过红军的人和事进行全面调查;1984年,一边查找流落古浪的西路军老战士,落实各项优抚政策,一边对烈士陵园进行积极维修;1987年,在巴家湖西侧箭沟台以“万人坑”为中心,添坟修墓,用混凝土围建成红九军烈士集体陵墓;1991年,在红九军烈士陵墓前建起墓碑;2002年,投资近230万元对陵园进行整修,建成纪念碑、纪念馆等;2009年,修建了西路军缅怀广场、展览厅等;2012年,投资1607万元开始新建古浪战役纪念馆。今天,西路军古浪战役纪念馆基础建设和陈列布展已全面完工。新建成的古浪战役纪念馆将成为广大人民群众集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警示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以及缅怀先烈、传承历史、弘扬西路军精神的重要场所。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清醒剂、必修课。编写这本书的初衷,就是要缅怀为解放劳苦大众英勇献身的西路军烈士们,告慰在古浪战役中惨遭迫害、忠贞不屈、英勇就义的西路军英烈们。我们唯有在对革命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创造更好的未来,交出合格的答卷,才是对革命烈士无言的交代。

    现在的古浪全貌

    作者简介:李发玉:甘肃古浪人,曾任古浪县县志办主任,现任古浪县档案局局长。主编或执行主编《古浪县志》《古浪史话》《大靖镇志》《西路军血战古浪》等图书多部。1997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先后在《飞天》《北方作家》《新文学》《西凉文学》《武威报》等省市级报刊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数十篇。散文《变迁》获省委宣传部改革开放二十年大型征文比赛二等奖,入选甘肃省委主编的《时代旋律》。电影文学剧本《红飘带》获2006年度甘肃省委宣传部重点文艺创作项目资助。主编的《古浪县志》获甘肃省第九届地方志成果一等奖。 

    凉州文化研究

    一个有文化温度的公众号



    ❖  版权归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所有,只能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使用本品须经同意,违者必究。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凉州文化研究”微信公众号。 转载仅限全文转载并完全保留作者署名,且不修改文章标题和内容。

    ❖  图片来自网络。


    文章已于2018-06-25修改阅读 8471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